始于冰火的骑砍之旅 第168章

作者:风兮破地

虽然说只要去找,借口总是会有的就是了。

在辩论的第十三天,双方已经将所有需要辩论的问题全部过了一遍,除了在少数几个问题上让步之外,儒生们坚持到了最后。然后顾璐带着天子登场,先是回顾了一下这十几天来大家的磋商经过,然后说经过热烈而友好的商谈后,大家得出了一致结论,那就是必须要统一全国的货币,必须要加强国有经济在经济活动中的比例,商税也不能再由商人们自己去报了,必须要制定严密的律法,以确保商人不能偷税漏税。

到了最后,顾璐用威严的声音说道:“现在由大儒董仲舒来代表儒生们做总结发言。”

此言一出,儒生们都是大哗起来。董仲舒这个二五仔,哪里能够代表儒生发言?很多人愤愤不平起来,去他玛德,咱们被代表了!

董仲舒其实并不想去代表儒生,但是丞相说了:这是大家伙的意思,就确定是你了。你也不要推辞,也不要念诗,上去把发言稿念了就是。

第二天的报纸上说这是一次完美的会议,大家进行了热烈而友好的讨论,在几项重大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会议完美结束,广大儒生和全国百姓一起喜迎商税上涨。

但是据小道消息说,当时有几个人跳了起来大喊大叫,被边上的士兵们打倒后拖了出去。

第一次见到这种事情的刘据有些不知所措,等人都走完了之后问顾璐到:“丞相这样对待儒生,是不是不太好?”

顾璐正色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啊?”刘据愣了愣,我不就是问了一句吗?怎么扯到这么远的地方去了?

过了几天,皇帝在上课之前又问董仲舒。董仲舒有些无奈地道:“丞相不喜欢儒生,难道陛下不知道吗?”

“朕当然知道,可是为什么呢?”

董仲舒沉默了片刻,说道:“丞相是想要废黜百家,独尊新学,并不只是针对儒家。”

“新学是很好,但是诸子百家也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吧?”刘据抱怨道:“丞相有些太霸道了。”

“陛下禁声!”董仲舒心头狂跳,左右张望了一番后,“这些话可不能给别人听见了。”

“朕知道,不会对别人说的。霍光是自己人,嘴巴很严,他也不会对别人说的。”

董仲舒连连摇头,他经常出入宫中,听说了一些事情,但是不能对皇帝说。他模模糊糊地说道:“陛下您先不要想那么多,只要将这些知识学好,自有用得着的一天。”

他有心下注在天子这一边,因为天子更年轻。但是一想到丞相几十年都没有变化的外貌,这点心思又被浇灭了。而且丞相这些年来的动作太吓人了,先是清洗了王家,接着收拾了窦家,期间还清洗了一批勋贵和功臣。现在开了盐铁会议,按照他的揣摩,只怕接下来又有很多人要倒霉了。

在这个时候,他可不能出一点错,要不然董仲舒三个字也要出现在名单上面。

作者的话:再次表示抱歉。顺便,大家也应该能看出来,这个剧本就快要结束了。按照本人最开始的计划,下一个世界之后还有一个世界,然后是最后一个世界,这么算来,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左右的进度,可喜可贺,可喜可贺。不过最后一个世界可能会作死,说不定写到一半就没有了。恩,那还是很遥远的事,咱们慢慢来就是。

第一百七十五章

董仲舒只猜对了一半,他以为丞相是要对儒生和那帮地主豪强动手,或者是对偷税漏税的商贾动手的,但是丞相府的权威已经远超了他的想象。

盐铁会议之后没过几天,朝廷就颁布了新的法令,将食盐和钢铁的生产经营权利收归国有,但是允许私人参与销售。与这条法令相配合的是,朝廷开始在各地的乡县中都开设了一些经销店。

在此之前,因为商品供不应求的缘故,朝廷只在长安洛阳等城市中设立了经销店。现在是把销售网络向着下面的县城开始拓展。除了食盐和农具之外,还会捎带着卖些酒水,酱油之类的商品。

此外,车船税正式开始收取,车船税换个名词就是设卡收费。让商人们自己报税那肯定是要偷税漏税的,朝廷又没有那么多的人手去查账,就只好对过往的马车和船只收税了。张汤倒是提出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建议,叫做“告缗令”,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去告发那些大商人的偷税漏税行为,只要查出来是真的,那么被告之人的财产一半充公,一半归告发的那个人。

顾璐一听,这不就是发动群众吗?效果肯定是好的,但是这样一来,中产以上的商贾都要完蛋了。他不是可惜那些商人,这年头的豪商跟诸侯王一样,基本上就没有一个是不该死的。而且这条政策还可以得到百姓和军方的支持,就是对商业活动的打击太大了。

就中国这样的情况,打击不法豪商对国家和百姓都是有利的。那些大商人跟大地主一样,都是盼着出现天灾,只要有了蝗灾洪水之类的,他们就能趁机兼并土地,将百姓变成他们的奴仆。

朝廷有对付大商人和大地主的制度,每次死了皇帝就将那些人全部迁到新的陵墓附近,这样既不用杀人,又完成了对地方上的大商人和大地主的清洗,还能得到一座新的繁华城市,可谓是惠而不费。

不过说是不用杀人,但是强行迁徙哪里能不死人呢?只是死的不多罢了。

大商人和大地主一样,都是顾璐打击的对象,但是现在还轮不到他们。在地主豪强和商贾恶霸之前,现在要被清洗的是各地的诸侯。

理由很好找,顾璐觉得抄作业抄得好并不丢人,所以他选择的就是“酎金失爵”。以诸侯们贡献给汉高祖刘邦的黄金成色不好,数量不足为理由,一次性削掉了一百多诸侯。

从汉文帝开始,朝廷就开始“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本质上和“推恩令”没什么区别,都是把诸侯国拆分,嫡子和庶子一样都有继承权,这样一来,原本数量较少的强大诸侯国就被拆分成了数量众多但是弱小的诸侯。

力合则强,力分则弱。诸侯国被拆成了一块一块的,自然就没有实力跟朝廷对抗了。这次被顾璐抓住了把柄,一下子有一百多个诸侯完蛋了,虽然是事出有因,依旧让朝野震动不已。

不少人在长安城中四处游说,希望朝廷能收回成命。太后陈阿娇,平阳公主刘亦菲,还有天子的生母卫子夫都吹了一些枕头风,太尉卫青和大将军大司马霍去病也是被游说的对象,还有赵禹,郑当时等人,都是天天被人上门哭诉。

汲黯生病许久,已经向朝廷递交了辞呈,也是被许多老朋友找上门去,不得不抱着病体前往丞相府。他虽然不常来丞相府,但是和顾璐意气相投,平日里不怎么说话,只要开口,顾璐多少都会给他一些面子。

“丞相的心意我明白,只是这样有些操之过急了。”汲黯靠坐在椅子上,说道:“国中诸侯一下子去了大半,剩下的也是人人自危。若是不加以安抚,只怕新的叛乱马上就会发生。”

顾璐不以为然地道:“那就让他们叛乱好了。难道你以为我是怕事的人?我说,你都病成这样了,还不在家里待着养病?有什么话写信送过来,或者叫人传过来就行了啊!”

汲黯知道顾璐是什么样的人,他苦笑道:“我不亲自过来,丞相不会听进去啊。想要做的事情花十年,二十年慢慢去做就是了,何必非得在一两年间完成?”

顾璐挑了挑眉,“哦,你知道我要做什么?”

汲黯笑道:“要是我不知道,丞相还肯耐着性子在这里听我说话?”

顾璐当上丞相之后,上杆子来巴结的人跟多了。绝大部分的来客他是连理都不会理,因为根本就没有那个时间,也就只有以前的几个老朋友还会接待一二。“既然是你来了,那我就透个底,诸侯国可以存在,但不能是在朝廷的腹心之地。朝廷设置藩国是为了拱卫中央,不是让他们混吃等死的。诸侯国要么迁出去,要么撤除,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迁去哪里?”

“西域或者是南方。”

汲黯叹道:“西域路途遥远,南方瘴气丛生,况且还有南越国在,只怕没人会愿意去。”

“也没人逼着他们去。要是他们能游过太平洋,也可以去阿拉斯加。”

汲黯知道阿拉斯加在哪里,苦笑道:“那地方天寒地冻,比西域和南方更糟糕。”他咳嗽了几声,又说道:“不过这样已经足够了。有了丞相这句话,那些人也不会天天瞎折腾了。”

顾璐问道:“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和他关系好的那些人,平常一般是不会生病的。就算病了也会很快就能好,要是好不了,那就是大限将至。汲黯或许知道这一点,或许不知道,他闭目沉思了片刻,睁开眼来后说道:“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他拍着椅子的扶手,说道:“就是没能当上一任丞相,也没能封侯,有点可惜啊!”

顾璐大笑,“要不丞相给你当几天?”

汲黯斜视之,“要是早上十年,我定然说你轻佻了。”

“现在呢?”

“现在嘛,能让云中侯这么跟我说话,在下深感荣幸啊!哈哈!”

汲黯走了,顾璐一直送到门口,他知道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即便是见惯了生离死别,他依旧有一些伤感,但也就仅仅只是有那么一点而已。

我们从来都是孤独的,没有人能够陪着一起走到最后。顾璐早就有了这样的觉悟。

第一百七十六章

得到了丞相的承诺后,长安内外才算是渐渐地安定了的下来。顾璐本无意于将诸侯国全部撤除,诸侯王大多是很糟糕的,但是他们的存在也有正面意义,那就是能够制约一下国内的其他势力。

不管是哪个阶层,哪个势力占据了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后,都会变得非常的糟糕,要想让事情不那么糟糕,那就只能让反对派存在。说白了就是异论相搅,天底下就没有什么新鲜事,除了科技进步是实实在在的之外,其他的把戏玩来玩去就是那么几套。

诸侯王们算是安心了,即便将来要转封到其他地方去,好歹依旧是王。要是他们真的有实力和胆量,早就跟着吴王刘濞或者是淮南王刘安一起造反了。剩下来的这些诸侯,要么是实力太弱,要么是国王没有雄心不够武勇,听说能继续醉生梦死,居然就这么偃旗息鼓了。

但是事情并不算完,他们不敢对丞相发难,但是对于处置诸侯国的官员却是不肯罢休。很快,关于主父偃收受贿赂的证据就摆到了顾璐的面前。这没什么好说的,顾璐对很多事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只要有真凭实据,那定然还是要依法严办的。

主父偃收受贿赂的证据多半也已经送去了廷尉署,廷尉赵禹虽然跟顾璐关系不错,却是从不会枉法,除非是天子或者太后下诏书。有时候那两位发话了也不好使,赵禹会去皇宫里面辩论上许久。

像赵禹这么耿直的人,顾璐一向都很敬佩。相比之下,张汤就要滑头了许多。虽然张汤更好用,但是顾璐却是更相信赵禹。

主父偃这事想要解决并不难。诸侯王们虽然想要让主父偃去死,但顾璐想要保住主父偃的性命很简单,也不需要动用什么盘外招,一切按照律法来就是了。汉朝的法律有赎死这一条,除了少数几条罪行之外,都可以花钱免罪。

大不了就是花钱撒币,撒币的事情还有什么难的?顾璐缺钱是不假,但那是因为要养数万军队和不断地研发新的技术,那种程度上的缺钱和普通人的缺钱不是一个概念。花钱给主父偃赎罪还不是轻轻松松?

于是主父偃就先被收监,然后又被放了出来。再然后,顾璐就把他打发去了西域都护府担任长史,西域那边的蓝眼睛绿眼睛的胡人美女有很多,主父偃去了那里,看起来似乎是被流放,实质上那是升官发财睡女人去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诸侯王们不是很满意,但能将主父偃赶出长安也算是他们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胜利,也就没有继续闹下去了。军方对这样的情况很是不满意,匈奴帝国崩溃之后,他们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打过大仗了。也就是淮南王叛乱的时候才出动了六万大军,其他的时候都是小打小闹,出动两万铁骑就顶天了。

而且现在匈奴人的人头越来越不值钱,想要像以前那样靠着砍匈奴人的脑袋封侯基本上已经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事情。连边境上的豪强们都能抓成百上千的匈奴俘虏回来,可想而知现在匈奴人成了什么样子。而首功只有俘虏的一半,贬值的更厉害。

本来吧,将军们都已经做好了再次平叛的准备的,谁知道诸侯王们竟然就这么算了?

朝廷之前连连用兵,固然是打的财力枯竭,但是将士们却都很高兴。光是封侯的人就有十好几个,个个都在河套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封国,过的就像是国王一般。其他将士也得到了不少封赏,可是这不但没能打消他们建功立业的渴望,反而是让军方更加的想要打仗了。

司马相如和唐蒙往西南走了一遭,一个被封为关内侯,一个被封为列侯。西南方向上的土著有什么不好打的?我上我也行啊!

好不容易看到了诸侯王叛乱的希望,结果那些家伙一点勇气都没有,直接就缩了。不过不要紧,不能打叛军,难道还不能去打外面的敌人?《长安日报》上有好些匿名人士发表文章,一一列举了卫氏朝鲜的罪行,还大声呼吁朝廷出兵去讨伐邪恶的朝鲜人。

火炮已经开始列装,许多将领都是知道的。有了这种大杀器,朝鲜人的要塞修得再坚固也没用。不需要有周亚夫或者是卫青那样的帅才,只要按部就班地展开兵马,就能把朝鲜人都轰上天去。

军方一边在报纸上吹风,一边频繁地拜访太尉和大将军,想要他们出面说服丞相同意出兵。至于为什么不去丞相府上游说,因为他们不敢。丞相说了,打不打那是朝廷的事,其实就是丞相的事。怎么打,那才是军方需要考虑的问题。

霍去病也很想打仗,但是他没给军中将领什么好脸色。你们这些废材,是在教本将军怎么做事?前去游说的人都被他给轰了出去。他是大将军大司马,位比三公,和太尉卫青共同执掌军队,算是所有将领的顶头上司,而且他武艺超群,战功赫赫,轰人出去有足够的底气。

连荀彘都被霍去病给轰走了。丞相的旧部又怎么了?咱也不拿官职压人,要不咱们比试比试骑射和剑术?

在霍去病眼里,大约也就只有顾璐和卫青是有真本事的。再加上他从小养成的性格,所以他做事非常的自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其他人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霍去病有这么说的资格,他不光是打仗厉害,在文化知识方面也是同样出众。在其他人还沉溺于彩票的概率模型之时,霍去病已经能够和长安大学的教授讨论菲欧几何的问题。

霍去病可以把人都轰走,但是卫青却不能这么做。卫青是个忠厚的人,部将求到头上来,他没办法拒绝,只能亲自前往平阳公主府上拜见丞相。

“说了明年才能出兵,那就是明年。”顾璐哼了一声,说道:“卫青你不要太惯着下面那些人。军队有求战的欲望是好的,但是不能反过来主导国家的政策。打仗是要花钱的,还要花很多钱!朝廷的财政状况才刚刚好了一点,黄河就又发大水了。今年的首要任务是修河堤,不是打仗!”

第一百七十七章

在顾璐的督促下,关中的黄河堤坝修建的很好,可是在东段的河堤却决了口,有十七万百姓受了灾。为了将这十七万人安置好,朝廷花了很多钱。其中一部分被安置在关中和山西的各处工厂里面,更多的人被迁移到河套地带,朝廷在那里为移民重新分配了土地,种子和农具,还分了一些牛羊马匹给各个家庭。

河套刚刚开发没多久,因此还有很多土地可供分配。灾民们过去之后,头两年的收成不会很好,朝廷还因此免去了他们两年的赋税。顾璐一边开工厂卖彩票赚钱,一边又对难民们免税,还要养着那么多军队,赚的钱很快又花了出去。

据河套那边的官员上报,很多难民被当地的列侯们用各种手段弄走了。新封的列侯们的封地都在边疆,虽然有着大片的土地,却一直招募不到多少百姓。这次黄河溃堤是对百姓来说是灾难,对于列侯们来却不是。

朔方太守上奏丞相府,询问要不要严查此事,或者将那些投靠了列侯们的移民手中的农具种子收回来。顾璐的回复是“知道了”。太守对着那三个字冥思苦想了许久,终于豁然开朗,于是也就听之任之。

顾璐对外戚,诸侯王,儒生等群体是清洗加流放,对军方和百姓却并没有那么狠辣。虽然看起来是朝廷花了钱,好处却都给列侯们占去了。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此举能让将领们更有盼头,也就能让军队的士气更加旺盛一些。

不就是花钱嘛,赚钱是为了干什么的呢?不就是为了花出去的?花钱在灾民的身上,也算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

卫青知道安置灾民花了很多钱,也知道自家的封地因此而多了上万的人口。他谨慎地说道:“若是军费不足,或许可以裁撤一些兵马。”

顾璐讶然地望着卫青,“裁撤军队?”

卫青解释道:“之前朝廷扩充军队是为了和匈奴人打仗,但是现在匈奴人已经不能成为我们的威胁了。”

顾璐沉吟了片刻,“你的这个想法不错,养兵实在是太花钱了。但是我们明年要对朝鲜用兵,现在裁撤军队是不是不妥?”

卫青道:“那也没必要在关中囤积十万人的常备军。如今关东地方上不甚太平,是否可以将一部分兵马调往洛阳附近驻扎?”

朝廷一次性干掉了一百多个诸侯,地方上当然会动荡一阵子。卫青虽然说的隐晦,但是顾璐又如何会听不出来?“那就由太尉府先做好规划,然后送到丞相府来。”

卫青又说了一些战术和编制改革的事情,他这次来丞相府也不光是为了请战的事情。有了新的装备,战术和编制自然也要有所调整。

“这件事归太尉府管。”顾璐顿了顿,说道:“不过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的意思是先稍做调整,等打完朝鲜,收集完了数据之后,再做大的变动。”

“丞相所言极是。”

“另外,过几年火炮也会有新的型号出现,重量会有所减少,威力却会增强,到时候也要重新调整编制和战术。”

春去秋来,然后又是寒冬,转眼一年又过去了。等到冰河再次解冻,汉军已经做好了对朝鲜作战的准备。理由都是现成的,卫氏朝鲜断绝了和汉朝的朝贡关系,仅这一条,就足以成为战争的借口。

大将军大司马霍去病为主帅,荀彘为车骑将军,杨仆为楼船将军,此外还有老当益壮的苏建,从匈奴逃回来的赵破奴,以及大批的精兵良将。汉军从陆地和海面上同时发起进攻,在以偏师从陆地进攻的同时,霍去病率领三万步骑从胶东半岛泛海直扑朝鲜的腹心之地。

朝鲜人对汉军的跨海攻击有所防备,但是对火炮的威力一点都不了解。霍去病在率兵团团包围了王险城之后,架起火炮只轰了一轮,就让朝鲜人魂飞魄散。

炽热的铁球从天而降,砸碎了城头的防御设置,高温还点燃了布幔和木质的器械。那些能够防御箭矢和弩矢的守城器械在火炮的面前不但没有用处,反而成为了累赘。

连续不断的轰鸣中,炮弹轰碎了城门,还将城中打的到处都是火光。第一次面对火炮的朝鲜人士气全无,不顾城外有汉军的铁骑在虎视眈眈,想要打开城门逃跑,然后被一路追杀,伏尸数十里。

留在城里面的朝鲜人不等汉军攻城,就打着白旗投降了。霍去病轻取朝鲜人的首府,派率兵入城扑灭了火焰,得到了朝鲜人囤积在城里的近百万石粮草,然后分兵攻取周围的城池。

朝鲜人想方设法弄到了水泥的配方,但生产出来的水泥并不多,大部分还用在了朝鲜和汉朝的边境要塞上。在后方的那些城市大多还是夯土建造的,即便是想要坚守,在火炮的轰击下也很快就崩塌了。

听说首都沦陷,朝鲜国王匆忙带兵东返,沿途一路征发百姓,拉出了十万大军,准备在野战中将汉军歼灭。毕竟,汉军只有两三万步骑,还要分兵占领那么多地方。

卫右渠一看己方有十万大军,是对面的三倍以上,优势在我啊!

他框起来A了上去,然后就打出了GG。

因为是跨海远征的缘故,霍去病手里的骑兵并不多,几支骑兵部队加起来也就五六千骑罢了,但是顾璐把红龙骑士团给了他。当一千名红龙骑士和两千名扈从发起“墙式冲锋”的时候,大地都在颤抖。

见到如同山崩海啸一般的墙式冲锋,朝鲜人还没来得及接战就已经崩溃了。右翼的朝鲜人本就被汉军的火炮吓得手脚发软,见到汉军铁骑冲过来,扔掉了手中的武器仓皇逃窜。在中央战线上的卫右渠气的拔出剑来大喊大叫,却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兵败如山倒,朝鲜人跑的漫山遍野都是。汉军追亡逐北,斩俘数万。随后霍去病让苏建带领步兵,他自己领着红龙骑士继续追击,一直冲到了东边的深山老林里面,砍下了朝鲜王的脑袋,这才停止了狂飘突进的脚步。

第一百五十九章

雪亮的锋刃眼见得已经落下,眼前的男人忽地“飞”了起来。他的身体从中间扭向一个方向,带动着整个身体都“飞”了起来,撞向边上的粗大柱子。

“砰!”

随后是沉闷的响声,项脊被一只长枪钉在了刷漆的栋梁上,一时间还没有死去。他放声惨叫,身体不断地扭动,鲜血顺着枪杆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