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冰火的骑砍之旅 第151章

作者:风兮破地

聂壹道:“太尉还在等什么?我们应该立刻回去。”

顾璐摸了摸马背上挂着的大弓,不急不慢地道:“不急,聂壹你带两人回去报信,其他人跟我来!”

聂壹上前拉住了顾璐坐骑的缰绳,急道:“太尉身负朝廷众望,岂能一再冒险?”

顾璐哈哈大笑,“区区匈奴人而已,岂能当吾奋力一击?你要是不放心,那就跟我一起来好了。”

聂壹之前能在边境上做买卖,后来又能将军臣单于骗到马邑去,绝不是胆小之人。这时候见实在劝不住,也只能跟着一起去冒险了。他只能安慰自己,即便不算太尉,这些骑士也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便是碰上了匈奴人也不一定会吃亏。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十多名骑兵奔上了一处土坡,已经可以看到远处匈奴人的前锋。顾璐将麾下骑兵分成三部分,聂壹带着十多名骑兵在左翼,他麾下的一名什长高翔在右翼,至于中军当然就是顾璐本人了。

匈奴人的行军速度并不算快,对于骑兵来说,战马就是第二条生命。在没有交战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人都是会爱惜马力的。

很快,北面的匈奴人就发现了立于山坡上的汉军骑士。那火红的战袍极为显眼,隔着老远就能望见。不少匈奴人勒住了战马,惊疑不定地交头接耳起来。作为前锋的这个千人队是直属于军臣单于的精锐,并没有参加上谷盆地的战役,但是他们去年的时候可是被汉军一顿胖揍,骄横之心去了大半。

本来贵人们说的是这次定能打汉人一个措手不及,就像是一个多月前他们攻入上谷的时候一样,谁能想到还没到阴山就碰到了汉军的骑士?

匈奴人聚集在一起,对着土坡上的汉军骑士指指点点。俄尔,号角声响,旌旗摇动,两队匈奴骑兵扑出,向着两翼包抄,主力则是径直冲了过来。

领军的匈奴“千长”见到对面只有几十个敌人,就决定先打了再说。就算汉军的强弓硬弩厉害,区区几十个人又能如何?

见到匈奴骑兵乌泱泱地冲了上来,顾璐心道:匈奴人独霸草原上百年,还有有些本钱的。就轻骑兵这方面来说,匈奴人的优势很大,控弦之士四十万就算是夸大其词了,也远比汉军的骑士数量更多,最关键的是更便宜。

打仗也是要讲究成本的,匈奴人随随便便就能招募一支骑兵出来。汉军却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还要花费许多钱粮,才能得到一个合格的骑士。

这些念头在顾璐的脑海里一闪而过,随即他就举起右手,高声下达命令,“跟着我向东面前进!”

匈奴人的两翼都只有一百多骑兵,比摆在中路的骑兵少了很多,虽然还是要比汉军骑士多了不少,但是终究要好打很多。

顾璐冲锋在前,聂壹和高翔带着骑士分列左右。汉军骑士向着匈奴人的左翼撞了过去,在距离拉近的时候,顾璐连续开弓,将附近的匈奴骑兵一一射杀。汉军骑士们也纷纷张弓搭箭,向着匈奴人的方向一阵乱射。

除了极少数人能左右开弓之外,大部分的人都是左手持弓,右手拉弦。汉军向着东面冲锋,在射箭上能够占到一点便宜。匈奴人也向着汉军射了一轮,他们人数更多,但是箭矢却要稀疏很多,而且大多没有准头。即便是有几只射中了目标的,也都被汉军骑士身上的甲胄挡了下来。

只有队伍中的射雕手射穿了顾璐身上的硬皮甲,然而即便是身上插着好几只箭矢,顾璐依旧是若无其事,还手一箭就将目瞪口呆的射雕手从马背上射了下来。随后他便收起弓矢,摘下长枪,冲进匈奴人的队列中,直接将匈奴人拦腰砍成了两段。

汉军骑士跟在他的身后,从打开的缺口一拥而入。

顾璐先射箭,然后用换用长枪,轻而易举地就将匈奴人队列击破,接着带着汉军骑士扬长而去,将溃散的匈奴人甩在后面。

片刻后,匈奴“千骑长”打马奔了过来,见到乱糟糟的部下后气不打一处来,“你们在干什么?”他一边咆哮,一边用马鞭将几个匈奴骑兵抽得惨叫连连,“你们有一百多个,是汉人的好几倍!结果死了这么多人,连一个敌人都没留下!”

那几个匈奴人被鞭子抽的皮开肉绽,在地上滚来滚去,边上的人心惊胆战地辩解道:“敌人领头的是汉人的太尉,射箭太厉害了,百夫长被射死了,阿里喜都被射死了!”

阿里喜是单于王庭中有名的射雕手,马邑之战的时候护卫着军臣单于逃出生天,却没想到死在了这里。

千长也看到了阿里喜的尸体,他阴沉着脸走过去,将阿里喜胸口的箭矢拔了出来。箭簇是用精铁打造的,比一般的箭头要重,箭杆也比寻常的箭矢更粗更长。不同力道的弓要配合不同规格的箭矢使用,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来。

这名千长虽然不懂得为什么会这样,但是长久以来的经验让他对此有模糊的认识。光看这支箭矢,他就知道敌人使用的一张力道非常强劲的弓,比他自己使用的还要硬的多。

想到这里,他的脸色越发的阴沉了,“你们确定,那人是汉朝的太尉?”

“我在马邑的时候见过他!”

跪在地上的匈奴人抬起头来,说道;“当时我就在大单于的身边,那人隔着两箭远就把唐古拉射死了,我看的清清楚楚,就是他!”

千长拿着那支箭矢沉默了一会,说道;“你去禀告大单于,就说我们碰到了汉朝的飞将军。”

“是。”

“大人,那我们还要不要追?”

“当然要追!”千长很是肯定,但是随即又道:“不要追的太近了,跟在他们身后就行。”

匈奴骑兵继续追了上去,但是隔着老远的距离,只是远远地吊着而已。隔着好几里的距离,就算是顾璐也没办法射中敌人。他用的是弓箭,而不是狙击步枪。

“匈奴人在搞什么鬼?”

顾璐勒住了战马,让汉军骑士们停了下来。结果身后的匈奴人也不前进了,就在远处看着。顾璐心中若有所悟,他拨转马头,说道:“跟我来!”

向着北方奔出了几步,结果匈奴人也跟着掉头向北,双方间的距离还是隔得很远。

顾璐再次勒住了战马,“匈奴人真是..........”,他摇了摇头,“战又不战,走又不走,是何道理?”

这次的情况和之前在上谷的时候一样,但是那一次匈奴人是挖了个坑等着汉军往里面跳,现在难道也挖坑了?

顾璐极目远眺,匈奴人的大队正在南下。在小地图上看到的结果也是一样,这都不能叫做挖坑了,而是在明目张胆地调动兵马。就算是再笨的人也不会被坑到吧?

但这就是匈奴人最强的战术,像狼一样地跟在猎物身边,不停地骚扰疲惫敌人,等到猎物松懈的时候,再一拥而上,将猎物撕成碎片。

如果现在不是在靠近己方关隘的地方,而是在离边境两千里的匈奴腹地,碰上了使用狼群战术的十倍数量的匈奴人,该如何应对?

顾璐想了想,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掉头不顾一切地往回跑,只要我跑的够快,匈奴人就追不上我。但如果带的不是骑兵,而是步兵呢?那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找个地形好一点的地方,期望在全军覆没之前多杀几个敌人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顾璐带着骑兵缓慢地往回走,匈奴骑兵向着更远处进行迂回,不知道是想要继续切断汉军骑士的退路,还是想要去进行侦查,在离最近的关隘只有五六里的时候,周吉带着千余骑士从南面奔了过来。

见到大群汉军骑士奔行所扬起的尘埃,迂回的匈奴骑兵识趣地撤了回去,根本就没有上前来的交战的意图。与援军汇合后,顾璐也不退了,就让骑士们停留在原地,然后自己孤身上前,朝着匈奴人的方向,用匈奴语言大喝道:“我乃汉朝太尉,云中侯是也,对面是何人领兵,可敢上前搭话?”

他的声音十分洪亮,又使用了某种特殊的技巧,可以将声音送的更远。即便是在三四里之外,那些匈奴骑兵也听的很是清楚。一阵骚动之后,一名在身上挂着黄金物件的匈奴贵酋打马越众而出,在离顾璐四五十步的距离上勒住马匹,高声道:“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麾下左谷纛王伊稚斜在此!”

“伊稚斜?”顾璐知道这是军臣单于的弟弟,“你们这些匈奴人,逃跑了又回来,必然是想要打仗的。现在我军人少,你们人多,怎么不上前来交战?”

在出阵之前,伊稚斜就已经接到了报告,说是汉军关上人影晃动,战马嘶鸣,不知道有多少兵马埋伏在关隘后面。他带来的前锋只有一万人,吃掉对面的一千汉军骑士不成问题,但若是两军正在交战的时候,关隘中忽有汉军精骑杀出,那又该怎么办?

麾下的这些部众都是他的本钱,要是折损太多,那他在匈奴王庭中的话语权就会下降。现在军臣单于的本部折损了不少,他无论是想要自保,还是想要更进一步,都不能没有实力。

想到这里,伊稚斜便高声道:“飞将军威名远播,本王怎么敢与将军交战?这次过来是听说将军在此,所以特意来送上礼物!”

啧,顾璐不禁哂笑,谁说匈奴人质朴的?说起谎话来一样是脸不红气不喘。“既然说是来送礼物的,那礼物在哪里?”

“飞将军请在此等待,我去拿礼物过来。”

飞将军?顾璐皱了皱眉,自己不是将飞将军的名号安在了卫青的身上吗?怎么又跑到自己头上了?

伊稚斜打马奔回本真之后,长舒一口气,伸手往身上一摸,后背竟然已经湿透了。“那人太可怕了!光是被他看着,我就差点不能呼吸!”伊稚斜顾视左右,问道:“醍醐阿斯玛在哪里?”

一个矮壮的匈奴人打马奔了过来,“尊贵的左谷纛王,您可是要让我去射杀了那个汉人?”

醍醐阿斯玛是伊稚斜麾下寥寥无几的射雕手之一,射术与之前被射杀的阿里喜差不多。伊稚斜本来没有偷袭的打算,听醍醐阿斯玛这么一说,他不由得心中生出了一个好主意。

“牵上那匹红马跟上来!等下听我的号令!”

那是一匹肩高将近一米五的上等良驹,看着比一般的战马要大。伊稚斜带着醍醐阿斯玛出阵,到了顾璐面前,说道:“我们在云中北面捕获过几匹母马,这是其中一匹母马产下的,通体火红,特意带来献给大人。”

顾璐的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北山的那些马匹本来就是我的,你拿了我的东西,转过头又送了回来。嘿嘿,还真是有意思。”

饶是伊稚斜已经有了准备,这时候后背上依旧是汗如浆出,他强笑道:“好歹是我们把它养大的,大人难道对它不满意吗?”

“我倒是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顾璐跳下马背,对着红马招了招手,说道;“乖,过来。”

红马的两只耳朵竖了起来,用大眼睛瞪着顾璐,警惕的神色渐去,迈着小碎步“哒哒哒”地就走了过来。顾璐摸了摸它的后背,又拉了拉它的耳朵。红马将头低下来,在顾璐的身上蹭来蹭去。

伊稚斜见机不可失,回头喝道:“醍醐!”

然而那叫做醍醐阿斯玛的射雕手却并没有张弓搭箭,而是面色苍白,满头大汗地站在原地没动。见此情形,伊稚斜心中冰凉,仿佛是掉进了冰窟一般。

“你乱叫什么?莫非是想要趁着我分神的时候,叫你身后那人杀了我?”

顾璐翻身上马,伸手将长枪摘了下来,“伊稚斜,你好大的胆子!”

伊稚斜缓缓地转过头来,满心都是懊恼。他苦笑道:“小人哪里敢伸出谋害飞将军的心思?不过是想要叫这随从下马罢了。醍醐阿斯玛,还不速速下马?”

他自己也从马背上爬了下去,“我们骑来的这两匹马虽然比不上方才那匹,也是上好的战马,想一并送给大人。”

“是吗?那伊稚斜你还真是有心了。”顾璐放声大笑,声如洪钟,震得伊稚斜和醍醐阿斯玛两人耳中嗡嗡作响。“高翔,带个人过来把礼物牵回去!”

顾璐大笑了一阵,对面色发白的伊稚斜道:“你送了我这么一份大礼,那我也回敬你一份礼物。看好了!”

他将手中长枪反握,右手一挥,长枪化作一道流光,从伊稚斜的身边擦过。“嗤”,长枪撕裂大气,没入青草之中。伊稚斜脑海中一片空白,连呼吸也停止了,好一会后才回过神来。

后怕和狂喜同时涌现,伊稚斜在心中狂叫道:我没死!

“这只长枪随我大战马邑,又远征龙城,杀了成百上千人。他日你要是在匈奴待不下去了,拿着这支长枪来找我,会有你的容身之处!”

顾璐和高翔他们已经打马离去,只留下了余音袅袅。

伊稚斜牙关紧咬,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远处,汉军骑士缓缓南撤,匈奴骑兵趁势上前,奔到伊稚斜的身边。有人高声问道:“左谷纛王,我们要不要追上去?”

伊稚斜转头看了看脚边,那支长枪只剩下了不到两尺还露在外面。他轻哼了一声,低声对醍醐阿斯玛喝道:“还站在那里干什么?还不过来扶我一把?”

射雕手表情沮丧,垂头丧气地道:“大人,不是我不过来,而是我的两条腿也在发抖啊!”

第一百二十六章

当军臣单于带着大部队刚赶到阴山附近的时候,伊稚斜正带着自己的部众在望着阴山上的汉军旗帜发呆。阴山山脉是东西走向的,连绵上千公里,最高处能有两三千米,到了上谷郡附近,山峰的高度降低了不少,只有一千多米高。

汉军在山峰间的道路上立下营寨,营寨前挖掘了壕沟,布置了拒马,营寨中竖立着敌楼,将士们顶盔贯甲,手持强弓硬弩严阵以待。

军臣连续观看了几处营寨,见到汉军严整无比,心中惊惧。观看完后,他一言不发地打马奔回本阵之中,召来伊稚斜问道:“你们真的碰到飞将军了?”

伊稚斜命人呈上了那重得出奇的箭矢和三米多的长枪,“大单于请看,这样的箭矢除了飞将军还有谁能使用?还有这只长枪,做工精良,也不是一般人能用得上的。”

那支长枪是伊稚斜好不容易从泥土中挖出来的,枪尖上寒光令列,枪杆的前半段被染成了暗红的颜色,后半段上也有一条条的暗红痕迹,可想而知是饱饮了多少鲜血。

军臣接过箭矢,在手中一掂量,便知道伊稚斜说的不错。他们匈奴人中擅长射箭的也有不少,但是能射出这等箭矢的强弓也是少见的很。即便有人能勉力射出一箭,已经是费尽了力气,哪里能够在马背上连续开弓?

“这么说来?飞将军本人就在阴山之上?”

“是。”伊稚斜恭敬地道:“我曾经在阵前和他交谈,还送了三匹马给他。”

“哦,伊稚斜你亲眼见到了飞将军?那是个什么样的人?”

什么样的人?伊稚斜有些恍惚起来,浑身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哆嗦。“他....他很年轻,此外.......很可怕!”

“年轻?”军臣单于没想到自己的弟弟对飞将军会是这么个评价,“怎么个年轻法?”

“看上去比于丹还小。”

军臣盯着伊稚斜看了一会,直到后者低下头去,这才转头问边上的中行说,“看来你的计策又被识破了,汉军已经有了防备,我们应该怎么办?”

中行说跟着军臣一起去看了汉军新修建的营寨,木头和泥土建造的寨墙只有一丈来高,比不上真正的城墙。可是营寨是否坚固主要还是看守军的战斗意志。哪怕是普通的营寨,只要守军的意志坚定,都可以给进攻方造成很大的麻烦。

更何况汉军的强弓硬弩天下闻名,四方蛮夷无不闻风丧胆。上次能够那么顺利地杀进上谷,是用偷袭的方法才得手的。之后沮阳城中有了防备,匈奴人就花了很长时间都没打下来。

中行说深恨汉朝,却也不得不承认,汉人之中是有许多硬骨头的。

“大单于,既然此处有了防备,不如先退回草原身处修养生息,等到秋高马肥的时候再做打算。”

军臣阴沉着脸想了一会,再次问伊稚斜,“左谷纛王,你说该怎么办?”

伊稚斜趁机大倒苦水,“大单于,春季出兵本就对我们匈奴人不利。部落中的许多马匹和牛羊都死在了路上,不如先退回草原,让牛羊马匹养膘。汉人但凭弓弩厉害,在北方的这些大山里面,我们和他们打太吃亏了,等到秋天的时候,我们将主要的兵力放在辽东和陇西那边,那些地方地势平坦,正适合我们的骑兵发挥威力。”

此言一出,周围的匈奴贵族纷纷出言赞同。

“大单于,不能往山上撞!”

“上谷郡我们已经抢了一会了,再打进去也没东西可抢了!”

“就是!左谷纛王说的对,我们不应该在山里面和汉人打仗!”

军臣很是不甘心,在春天出兵打仗本来就有很多部众反对。要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后再逼迫汉人交出许多钱帛,那他自然是能够重新拾回往日的威望。但是现在却是吃了个大亏,若是就这么退回去,他的威望会进一步的降低。

在上谷郡抢到的钱财和奴隶可填不满下面部落首领们的胃口,甚至连因为强行出兵造成的损失都补不上。

可是,如果强行攻打已经有了准备的汉军营寨,那只会损失更多的兵马,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思虑再三,军臣不得不咽下这杯苦酒,他用力地捏紧了马鞭,正待下令撤退的时候,忽然有快马来报,“于单王子领兵攻打汉军营地去了!”

除了一条直通上谷的大道之外,还有一些山间小道可以穿过阴山。只是那些小道都是非常险峻,宽阔的地方也只能容纳两三匹马并行。就算能够找到一条没有汉军把守的小道,想要让大军通过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而且,就算绕过了汉军的防线那又能怎么样呢?上谷郡已经被抢得差不多了,现在又不是收获的时候,想要就地调达都做不到。上谷的城池难啃,代郡和渔阳等地的汉军也不是好对付的,现在汉军有已经有了防备,只要派出一百名弓弩手封住道路,从小路冲进去的那些人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

归根到底,还是匈奴人的战斗力没有汉军强。要是一个匈奴人能对付五个汉人,以战养战也能打下去。但很可惜,正面作战中,汉军往往能击溃好几倍的匈奴人。而匈奴人即便是想要夺取一座最小的营寨,都要付出数倍的伤亡。

听说于单自行其是,军臣又急又怒,连忙带人向着西南方向而去。等他骑马跑到战场附近的时候,正好看到匈奴人灰头土脸地从山上撤了下来。如果说在草原上打仗匈奴人有加成的话,那么在山地间作战,匈奴人获得的就是DEBUFF。

他们是马上健儿,是非常好的轻骑兵,可是下了马,那战斗力至少要减去一半。古典骑兵是“离合之兵”,不讲究阵型的严整,这点和步兵作战完全相反。而且匈奴人的装备比不上汉军,又是冲山加营寨,才一个回合,就被射死了几十个人,然后狼狈不堪地退了回来。

军臣抓住一个匈奴人,喝问道:“于单王子在哪里?”

“我在这里!”

于单的声音从军臣身后传来。军臣转过身来,见到儿子安然无恙,先是大喜,然后是大怒,抬手就给了于单结结实实的一鞭子,“没有本单于的命令,你就敢私自出兵,你可知道这是什么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