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警无敌 第154章

作者:一条咸鱼

孙逸仙在世时的南方革命政府以及后来北伐成功后的南京中央政府都先后让唐绍仪担任过重要职务,如财政总长、中央监察委员、国府委员。

但近二十年的内战,让满心期望国家通过革命后走向强大的唐绍仪失望至极,在和孙逸仙、蒋委员长等华夏领导人待的时间常了,也看清楚了他们的本质,孙逸仙只会满口开火车乱许诺,蒋委员长排除异己的手段让人心寒。

1929年,政治消沉,看不到华夏希望的唐绍仪宣布退出政坛,担任了中山县县长,只求余生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只求这一身浮名能在这乱世中护得家乡百姓免遭军阀鱼肉。

“哎,岭南战事爆发,中山县战火难免啊。”唐绍仪长叹一声,满是失落之情。

薛霖恍然大悟,中山县在广州城南方不过五十余公里,处于珠江口西侧,是人口密集的地区,也是南方四省联军的重要招兵地之一。

看来在这人命如草芥的乱世中,唐绍仪的一身浮名还是未能护得家乡百姓…

第428章:西部铁路计划

这时候,李渡起身对唐绍仪说道:“少川兄(唐绍仪字),我让罗旭陪你到处逛逛吧。”

李渡口中的罗旭是他用心培养的一名副手,本来李渡是把唐绍仪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结果临时出了这档子事儿,连带着唐绍仪也跟了过来。

后者微微一愣,看向薛霖颦眉道:“薛帅想要甘肃,何必对邵力子下手……他虽是南京中央的人,但好歹也是一名年高德劭的要员,这样只会给薛帅留下一些不堪啊!”

在场不少人都皱眉起来,连李渡也暗道不好,这个唐绍仪真的是什么话都敢直接说。

不过想到当初唐绍仪跟随孙逸仙时便与邵力子相识,邵力子担任黄埔军校秘书长也有唐绍仪的支持,可以说邵力子是唐绍仪一手培养起来的学生、晚辈,那唐绍仪为邵力子说话也在情理之中。

薛霖却是苦笑道:“19唐老也猜到了?”

“无论绑架邵力子的人是谁,得利的只有镇北军。”唐绍仪本来已经做好了被撵出去的准备,甚至面对陈震那只摄人的混白眼珠,也毅然决然的要问一个明白。

但他没想到薛霖竟然直接承认了,若是换了蒋某人甚至孙逸仙。

当年宋教仁先生遇刺案天下皆传只是陈其美的致使,与孙逸仙先生并无关系,唐绍仪也曾一度相信,但当他南下参加民党,与孙逸仙共事多年后,已经不在相信了。

薛霖忽然觉得吼中有些微痒,咳了一声,随后背靠在沙发上,右手撑在扶手上,摸着下巴说道:“甘肃是连接疆省和青藏高原以及四川盆地的重要通道,为了未来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尽快拿下甘肃,此次赵鹇虽然用了一些强,但为了早日稳定边疆,这些都是允许的。”

“而且邵力子老前辈我也不会对他做什么,如果他实在是对我们有怨言,我最多将他冷藏几年罢了。”

听着眼前这个比自己的小孙子还小的年轻人亲口述说对西北的野望,唐绍仪是感觉惊叹不已。

西部边陲数省最近几年的情况他也略有耳闻,甚至在他还在北洋政府任职的时候就不停的收到西部不稳的情报。

无论是北方的老毛子还是南方的英格人,都在对华夏的西部虎视眈眈。

而甘肃作为连接西部的重要通道,也是一块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拿下甘肃后,无论是东进中原还是西进疆省、青藏高原,亦或者南下四川,都在镇北军的掌握之中。

这样的战略要地,如何能不重要!

不过唐绍仪却追问道:“如果邵力子不愿,那薛帅什么时候放他?”

“天下一统吧。”薛霖给出了一个模糊的回答。

唐绍仪叹息一声,似是无奈,抿着嘴,缓缓点头。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乱世,能保得邵力子安全就不错了,虽然这个‘天下一统’没有说到底是全天下都归他统辖还是到他做到总统宝座时。

“既然如此,那么唐某告退了。”得到了薛霖的许诺后,唐绍仪也准备离去了。

薛霖却是起身拦下了准备离去的唐绍仪,说道:“唐老若是有空,不如帮我劝劝邵老先生吧,甘肃主席他当的挺不错的,我准备继续留任他,而且拿下甘肃后,马上要开工修筑经过甘肃的进藏铁路和进疆铁路,有邵老先生主持大局我也放心点。”

进藏铁路和进疆铁路!

听到这两条铁路时,原本准备离去的唐绍仪浑身一颤,吸了口冷气后看向薛霖,不可思议道:“西北地苦,青藏高原的坏境更是恶劣,薛帅可知道这两条铁路虽然能大大巩固中原对西部的统治,但没有十年可是修不起来的!”

唐绍仪在满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甚至广州政府和南京政府都任职过财政方面的大员,当然知道修筑一条铁路有多么的困难,更别说西北那种穷地方。

但同时他也知道修筑一条铁路的好处有多好!

这两条铁路一旦确定修筑,还没有和中原的铁路网络连通,便开始带动起西部数省的经济发展,首先修路要工人吧,西北至少能提供出十万穷苦工人!

这就解决了多少人的吃饭问题?

当铁路修筑完成后,中原对西部的统治开始加固,不仅运兵运粮快了无数倍,还能将中原文化向西部发展,别的势力想分裂西部,那可就难上加难了! 810

“那也必须得修!”薛霖锵锵有力道:“古有李冰父子兴修水利,将河水泛滥的成都平原变成如今的‘天府之国’,再有隋唐两朝修筑大运河,从北平到杭州,将整个华夏链接起来!造福华夏上千年!”

“而如今铁路的重要性想必唐老深有体会,我就不再阐述,要想西部稳定,必须修筑铁路!哪怕是十年二十年!也必须得修!”

一句‘哪怕是十年二十年,也必须得修!’让七十岁高龄的唐绍仪激动得浑身颤抖,那颗对政治早已沉寂的心也开始缓慢跳动起来。

但二十多年的内战已经消耗光了他的热血,他缓缓绕过薛霖,走向大门。

“既然薛帅有心,那也不用让唐某去做说客,请薛帅将这番话对邵力子说吧。”

打开大门,面对外面如标杆般竖立在门口的雷武等警卫,唐绍仪转过白发苍苍的脑袋,黑框眼睛下闪过一丝期望:“希望薛帅能说到做到。”

随后他迈着年老的步伐,慢慢走了出去,轻轻地,关上了大门…

第429章:陇南争夺战(上)

待大门关上,再也听不到唐绍仪的脚步后,薛霖才缓缓坐下。

“所以,他是为邵力子而来的吗?”陈震看向对面的李渡。

后者叹息一声:“今日门卫打电话告诉我有一位叫唐绍仪的老先生找我,我还愣了一下,待看到真是他本人后,也是惊叹不已,他与我说起了北上这些天的见闻,夸赞了我们的政府,但忽然得到邵力子被劫持的情报,虽然没有问我,却非要见你一面。”

听着李渡无奈的语气,薛霖沉思片刻,挥了挥手:“算了,唐绍仪随他去吧。”

虽然薛霖很想把唐绍仪也招入麾下,但是他也明白,作为从满清时代走过来拥有和萨真冰其名威望的老人,除非天下大势已定,否则不是那么容易能招入麾下的。

不过薛霖也不担心唐绍仪会说出些什么不利于镇北军的言论,到了唐绍仪这个级别的民国元老,想必很有分寸。

话虽如此,不过薛霖也没想到赵鹇在西北竟然搞出这么大动静来。

要知道那可是华夏民国中央政府委任的一省主席啊,封疆大吏啊!他赵鹇也是吃了熊胆是吧,搞出这种事儿来,如果一个处理不当,那么镇北军将会很被动。

薛霖拿起文件看了看,虽然有些气愤,不过赵鹇对于特种部队的使用倒是让薛霖刮目相看,仅仅根据从东北陆军大学的一些临时撰写的书籍和几次雪狼特战队出击的详细战报就能摸索出特种部队的精髓,果然不愧是自己看上的人啊。

“说说吧,西北那边需要增加多少兵力?”薛霖将文件放在桌上,看向在场的诸人。

李渡、蒋白里等人微微一顿,随后又仿佛预料到了般,微微点头,看来薛帅是不准备惩罚赵鹇了。

毕竟赵鹇是谁?那可是薛帅的大舅子,赵家丫头可已经坏了薛帅的骨肉,对这方面非常重视的华夏人根本无法像欧米国家那样‘平淡’的对待‘皇亲国戚’。

其实这件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要如何处理还不是看薛帅的意思。

蒋白里笑道:“赵鹇那小子没要求增兵,倒是要求我们多运送一批物资,西北地苦,路也不好走,暂编18步兵师现在也只完成了基本的轻武器换装,离主力作战部队还有点差距` ˇ。”

暂编十八步兵师现在是南下兰州-陇南的主要兵力,而且根据西路军司令部发回来的战略部署,拿下兰州事关抢堵马步青从青藏高原下来的战略要地!

薛霖起身,来到旁边铺上了特大号华夏地图的桌子前,众人纷纷起身一同来到地图前。

只见薛霖的收开始在青海和甘肃的地图上移动。

陈震拿起教棍开始讲解道:“逃入武威城内的孙马联军不到四万人,但前天马步青调动了在民乐县防御陇西军阀马仲英和马谦的部队支援武威城战事,总共约一万五千人进入了武威城,随后便和孙马残军一起被围在了小小的武威城。”

赵鹇这是故意放进去关门打狗啊!

蒋白里也沉声道:“而在西南,马步青在西宁不仅集结了本部一万五千精兵,还动员起来青海的贵族,因为之前我们在北方草原对蒙族贵族的清理,让藏族的贵族们也深深的担忧和对我们的反感,毕竟他们才是青藏高原的统治阶级。”

于是藏地的贵族们,纷纷调动农奴组成的私军加入了马步青的军队,连藏省那边也被惊动,联合组成了一支农奴军队,人数约在三万七千人左右,由摄政达擦,呼图克图统帅,也就是说此时西宁的总兵力超过了五万人,高原骑兵至少有一万余人。

而在兰州落入手中后,马步青和呼图克图为了不被端掉老巢,只有选择走海东下高原!

而此时向兰州运动的镇北军只有新整顿的暂编十八步兵师和三个国民警备团,总兵力不过三万五千余人,而十七师主力和一个独立骑兵旅,一个国民警备旅还在围攻武威城。

更重要的是,西路军要面临的不仅仅是从青藏高原顺着湟水而下藏马联军,还有正在向陇南运动的中央军三个师,以及杨虎城的十万陕军。

超过十五万的军队在向陇南-天水运动!

拿下陇南,无论是东进关中,还是南下巴蜀,主动权都在镇北军手中了,蒋某人自然不愿意看到这样‘一把刀’落入了薛霖手中。

但薛霖已经打定主意两年内平定西部四省和四川内战,给正在策划的北伐苏国打好后勤基础。

所以,陇南必须拿下!

念及至此,热血之气席卷全身,薛霖猛然抬头,看向李渡,坚定说道:“.‖劳烦渡兄亲自给邵力子发一封电报,将今日薛某的许诺一字不差的写下,告诉邵力子,不仅是铁路要修!我薛某人两年内要彻底平定青、藏、甘、疆四省战乱!还我华夏一个稳定的西部!”

李渡微微一怔,随后和蒋白里一同哈哈大笑起来。

薛霖看向一旁的陈震,这位镇北军参谋长:“新编的国民警备第15旅立刻给我(吗了赵)调到宁夏接替国民警备14旅的驻地,命令国民警备14旅立刻南下兰州!归暂编十八步兵师暂领!”

“是!”陈震立正敬礼,那张似乎永远没有表情的死人脸散发着坚毅果决。

这样的接替换防调动,可以最快速度的将支援部队调往兰州,这样兰州的兵力就拥有一个主力步兵师和相当于两个国民警备旅的规模,兵力接近四万五千人,即使再不济,也能将兰州城守下来!

随后薛霖大手猛的一挥:“另外告诉刘月亭!堵住马步青和呼图克图,拿下陇南和天水,我把他们‘暂编十八步兵师’的‘暂编’两个字给彻底去掉!”

PS:不知道会不会触雷……写的有些提心吊胆啊……毕竟西部……想写详细点……

第430章:民族英雄杨虎诚

随着薛霖的高声激昂,一旁的记录员将这些命令一条条记下,等待着薛霖确认后就去发电。

陈震和蒋白里等人见薛霖调动了四万多兵力争夺陇南,心里对陇南的战事也多少有点把握了,随后蒋白里抬头看向薛霖:“薛帅准备怎么对付杨虎诚?”

提到此次陇南争夺,必然绕不开的就是陕西军阀杨虎城和他手里的十万陕军。

此时的陕军还没有被中央军收编,而且在杨虎诚的统帅下,无论是装备还是士气,在此时的华夏都可谓是虎狼之师!

饶是薛霖也不由紧了紧扶着桌沿的手。

因为更重要的是,杨虎诚将军在他那个世界的悲惨后半生。

杨虎诚出身农民,自幼家境贫寒,只读过两年私塾,十四岁时父亲被满清政府怀疑杀人而绞杀于西安,年仅十四岁的杨虎城向会馆借了一辆独轮车,披麻戴孝步行两百里将父亲的遗体推回老家,因家中贫寒,还是乡亲们凑钱才得以安葬。

辛亥革命后,杨虎诚参加了陕西革命军,与满清军队作战,南北和谈后裁剪民兵,杨虎诚回到家乡,打死677了当地的恶霸后落草为寇,因为人豪爽、忠义,在当地小有名气,渐渐拉起了一支队伍,成为当地一带著名的刀客。

1915年杨虎诚率众加入护国军,参加护国战争。

后被编为陕西路军第3混成团第1营,任营长。

1917年护法战争爆发,杨虎诚率领六千余人在关山东北和北洋军上万人血战六天,成功击破北洋军的入陕意图,开始在国内战争中扬名。

后更是参加了华夏民国几乎所有在中原发生的战争,中原大战前倒向蒋委员长,一路走到了陕西省主席的位子。

虽然在中原大战后,蒋委员长开始统合中原,清除异己,但面对手握十万陕军,在陕西声望一时无两的杨虎诚,再加上手中陕西籍军官还没有成长起来,让蒋委员长一直找不到对杨虎诚下手的时机。

这个现状要一直持续到1936年。

在薛霖的那个世界,杨虎诚将军发动兵谏,软禁了蒋委员长,并以八项抗日救国主张通电全国,后来经过西安谈判,各方势力与蒋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六项协议,促成了华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但当蒋委员长回到南京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撤了杨虎城的职,逼迫杨虎城出国‘考察’,整编了杨虎诚的十万陕军。

七七事变和卢沟桥抗战爆发后,杨虎诚多次向蒋委员长发电,要求回国抗日,均遭到拒绝。

1937年11月,心怀国内抗战事业的杨虎诚秘密偷渡湘港回国,被军统特务诱至南昌抓捕,先后关押于湘、黔、川等地,被囚禁了整整十二年!

最终在蒋委员长南逃宝岛前在重庆被杀害!

但在这个世界,才1932年,因为薛霖和他的镇北军横空出世,十六万关东军玉碎东三省,华夏军人收复了辽东半岛,打断了日国侵略的爪子,将(bjbd)日国挡在了国外。

在陈震和蒋白里等人眼中,杨虎诚就是个大军阀,但是在薛霖眼中,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

十八岁的杨虎诚热血忠义,为姑母,杀恶霸落草为寇。

四十三岁的杨虎城依旧怀赤子之心,为停止内战统一抗日,不惜牺牲自己的前途,软禁蒋委员长,促成西安谈判,自己最终却落得个身死异乡的下场。

面对这样一位民族英雄,薛霖是心怀敬重之心的。

在薛霖沉思回忆杨虎诚将军的一生时,书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到了薛霖沉着肃然的脸色,蒋白里不由思索起来,难道薛霖和杨虎诚认识?

“杨虎诚那边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薛霖回过神来,看向自己的秘书长苏秉文。

后者立刻回应道:“东北抗战时,杨虎诚将军对我们多有支持,上海谈判时曾多次给我们发电表示祝贺,不过北方战争爆发后,杨虎城与我们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特别是自从西路军进入宁夏后,杨虎诚对我们警惕了不少。”

蒋白里撇了撇嘴:“现在陕西三面都在镇北军的包围下,西安又是十三朝古都,他不小心警惕才怪。”

镇北军现在的军事战略就是向西北延伸,将西北各地的军阀平定,将华夏西部彻底整合起来,为接下来收复外蒙和满清失地做准备。

但也正如蒋白里所言那般,由于镇北军采取了西部攻势,陕西已经陷入了镇北军的三面包围之中,那怕杨虎诚对国战中崛起的薛霖再有好感,此时内战,也该有警惕之心。

薛霖沉吟起来,其实他心里是不想跟杨虎诚打的,甚至偏向于收编杨虎诚的陕军。

但相比手中几乎没有多少权利的光杆主席邵力子,杨虎城可是从内战中崛起的悍将,同时也是南京政府委任的陕西主席。

此时南北战争还没有爆发,镇北军七十万正规军和三十万国民警备队,中央军嫡系近乎百万,此外还有蒋委员长收编的各地军阀的杂牌部队,总计约一百五十余万,而且北方联盟政府和南京政府还处在微妙的关系上。

虽然全天下都知道南北必有一战,但具体爆发的时间众说纷纭,杨虎诚一时半伙儿还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劝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