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千条命能不能通关崩坏这件事情 第492章

作者:人类的本质

在苏青安以基因改造路线进行的升维过程当中,将意识拥入怀抱的那些信息与喃呢,本质上也是更高的层级对之下的渲染。

若换当时世界上的任何一位人类去进行这一场改造,结果都只能是被吞没自我。

唯有灵魂生命能对此进行一定程度的豁免。

李师师望着那人面无表情的清美容颜,似是感知到无感之下的空洞与迷惘,只觉得内心感叹,有些怜惜。

少女摸了摸他的脑袋,那双眼眸低垂,其内水光潋滟,似是有波澜起伏。

她当真要像李姥姥当年对自己那样,去对待这个孩子吗?

此后就这样去学那琴棋书画、日后以歌舞侍人。

留在这座镇安坊,此后的命运似也清晰可见。

而若他身子骨长开,又能前往何方呢?

李师师眼尾上翘,掀了掀唇瓣,却是流露出了几分纯然的笑意。

她似是从这孩子身上望见了十三年前,在大雪簌簌而落下,对未来一无所知,任由风吹雨打的自己。

自己的结局已然注定,可眼前的小小少年却拥有着未知的前路。

若是……他能替自己看看这世界,去品品那江湖,兴许也算是不错。

且以后再说吧。

一介被人相中,养在这偌大京城,如金丝雀般的低贱花魁,又有何资格去谈及他人的未来?

她止住了念想,低语道:

“我的名字是李师师,是这座镇安坊的花魁,你就把我当姐姐来看吧。”

“以后你的艺名便叫苏苏,对外有人问你姓名,你便这样答就好。”

“这间厢房以后便是你的居所。”

“我待会儿让这里的人来认认你,有时候我未必会在镇安坊,你这样子还是多些人明里暗里照顾照顾比较让我安心。”

“女孩”拾起桌面上放在盘中的糕点,一边神情淡淡的将之不断塞入唇瓣,一边毫无异议般沉默不语。

食欲。

这是苏青安此刻落入凡尘后,最为明显的欲望。

李师师见状戳了戳他鼓起来的腮帮,却是倏地笑了起来,柔和的眉眼似水中缓缓张开的睡莲,透着古雅的韵味与温柔的稚气。

真可爱。

她想,接下来一段时间,也许不会像往常那样无聊了。

此后,懵懵懂懂的少年便在重启之初定居在了这道名为镇安坊的青楼。

灵魂本质的强大,使得他对任何事物的学习都恍若眨眼复刻并超越。

李师师幽幽发觉,自己仅是一个星期内偶尔抽着空教导他,一生所学几乎便被汲取殆尽。

这种学习力的强大之处,并不仅在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以及眨眼即懂的理解力,而在于自我演变,将之贯通并超越原主的能力。

而少女虽不通武学,却依旧能从那人见过赵佶的瘦金体,便将之完美复现的画面里,窥见其对肢体力量乃至肌肉细致掌控的特殊。

这让她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寻到了江湖中的武功秘法,这孩子也能几个呼吸便习得所有的架势。

但神州大地上所存的真正武学基本都是由古老的大族把控,江湖内倒是罕有流传,大多都仅是不涉及崩坏能的纯粹武学。

李师师身为名扬京城的花魁,比之常规的名妓认识的人更为广泛,虽说江湖的游侠儿几乎没有与之交流的资格,但她还是有几道不知真假的武学秘籍,依稀记得是有人送的缠头。

可若是苏苏练岔了怎么办?

在这般思量之下,虽想让之习得防身,但还是就此作罢。

恐怕直到很久很久之后,这位年纪尚浅的花魁才会知晓,这只偶尔会被自己举高高,看似人畜无害的孩子,其实某种意义上比世俗流传悠久的赤鸢仙人还要强上很多,她说是捡到了真正的落地仙人都并不为过。

但哪怕对此一无所知,李师师依旧对其很宠溺,她虽说让苏青安留在了镇安坊,但借着那位圣上的虎皮,却是使之没签下卖身契,便安然定居于此。

单是这点,便比整个甜水巷风月场所内的女子好上不知多少。

一般在甜水巷长待的女子们有着根据地位分着几重身份。

最低级的是流莺,她们就像是花柳场所的浮萍,作用就是接客和待客。

基本大多姿色一般且没什么文化,都是一些见识短的妇人,只能接触到一些底层玩乐的百姓,上流社会的公子哥与之无缘,待到年老色衰、人老珠黄之时,等待她们的便是凄惨的生活。

稍微好一些的是熟妓,她们的卖身契被压在青楼,没有自由,接客只能被各自的老鸨安排。

虽然能赚到一些钱财,但是有一部分还是要上交。

青楼对其包吃包住,可与流莺一般,待到无人寻之,失去价值的时候,便会被赶走,落得无家可归的下场。

而在甜水巷和镇安坊内,还有一层人被称之为清馆。

这些属于高档次的青楼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都有着一身才华。

她们卖艺不卖身,日常工作便是陪一些风雅人士还有权贵公子喝酒聊天。

这些人很少见,基本不是由于姿色出众,自幼被老鸨精心培养,便是因为家道中落,无奈流落至此。

但姑且也有被人赎回卖身契,过上好日子的可能。

最高等的自然便是花魁,约等于风月场所的活招牌,老鸨也要给之几分面子,不仅身价高,还可以自主选择客人,日子过的还很惬意。

李师师便属于此类,可她身上也有着自幼便签署的卖身契。

说白了,入了这个行当,想要再进行脱身。

无论处于什么阶级,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苏青安连卖身契都没签,他至多能算是在打零时工,甚至不高兴了还能直接走人。

即使考虑到对于能肆意杀穿整个神州的某人,完全不用在乎所谓的规则,依旧可以窥见李师师对其的态度确实很真诚。

但在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件事一直让李师师觉得分外头疼。

那便是苏青安寡言少语至一天的相处可以只说寥寥不过三句话——其自闭程度简直比上一次的重启的他还要彻底。

即使是学习与教导的过程,对方也仅是瞥了几眼,或是分着神偶尔听听,便能青出于蓝。

这让很期待与对方搞好关系的少女觉得有些失落,又完全没理由让对方开口。

不过似乎由于记忆空白的缘故,目前的他几乎和一般的孩子没什么区别,还继承了以往心软的性格,每逢感知到对方情绪有些负面,便会尝试着说几句话。

而那有些笨拙的话语,配合上好看又稚气的脸蛋,以及清冷脱俗的气质,往往会让这位被诸多权贵王孙所追捧的花魁感到一阵暴击,忍不住对其脸蛋一阵揉捏。

苏苏真可爱。

李师师后面很快便发觉了这个规律,只要她不开心了,似乎不论是为什么不开心,对方都会试图开口,可谓很是好懂。

这就导致,少女逐步在对方面临沦为了沉浸派的演员,逐步变得恶趣味。

她是欺骗不了苏青安,但套路现在单纯到白纸般的他却是一点问题没有。

各种意义上,遥远在庆州斩妖除魔的赤鸢仙人都逐步“危险”了起来。

而另一方面,在一星期的相处间,李师师也逐渐发觉自己捡来的孩子不是丧失了记忆这么简单。

那简直好似大脑的某处区域被破坏殆尽,即便不影响躯壳存活,可精神却与常人完全不同。

有时候李师师会觉得真正的苏青安已经死了,自己在积雪内所挖出来的那个孩子只是残存于人间的一道遗骸。

但这也仅是偶尔一刹那冒出的无端联系,不具备任何逻辑可言。

何况这样的念想实在过于悲哀,她自是不愿意对方真当迎来过那样凄惨的下场。

所以少女刻意将之联系上了那份闻所闻问的才华,觉得导致他如今这般状态的缘由,兴许与这份过高的天资有关。

所谓天妒英才便是如此,拥有常人所不能及的天赋,却也拥有与之相对的缺陷。

总之,在另一边的赤鸢仙人苏醒了零星记忆,还在肩负着守护神州大地职责,进行着斩妖除魔之举的时候。

苏青安于镇安坊的生活也在李师师的帮助下,几乎毫无波澜地迈入了正轨。

……

……

庆州。

绵延无边的夜色当中,打更儿的铜锣声自灯火阑珊的冷清当中,缓缓涤荡而开,如水面上缓缓跌宕的涟漪。

此刻子时已过,这片位于偏僻地带的小城则陷入了如沼泽深处般的死寂。

在那隐约可见的稀疏灯光下,宛若鬼祟般步伐沉重的怪物嗅着仅存的人味儿,朝着那个一个方向缓步走去。

仙人望着这片已然沉沦为地狱的修罗之境,神情淡然,她手中青墨相间的油纸伞微微触地。

崩坏能以此为结点,似蛛网般绵延千里。

于是,仅仅一个弹指的时间。

那些脚步声的主人便归于沉沉的夜色,灰飞烟灭。

4.你赤鸢仙人,是我汉人的仙人。

辽国,庆州。

老者闭目不语,他的身前是一座不断被烈火烹煮的金属大鼎,状似青铜的古老表壳上,勾勒着清晰可见的云纹与浮雕。

鼎口处漂浮着以絮状游离着的奇异的细线,缓缓勾芡出愈发浓烈的天地之炁。

此乃姜姓家族,自近千年前便流传至今的遗物。

据传闻所言,这道鼎的来历可源自古老的轩辕时期。

可这般神圣肃穆的文物,在此刻却装载着无数骸骨,诸多毒虫的腐烂尸体与森森的白骨混杂在一起。

而在大火将其内的人血煮沸煮干之际,这位名为姜修生的老人缓缓睁开了双目,那眼眸里氤氲着淡淡的紫意,好似神州志异内传闻的妖鬼之姿。

他的背后由此缓缓传来一阵脚步声,神情木然的游牧青年如木偶般被牵引至大鼎的身旁,就这样割脉放血,任由泊泊之音缓缓徜徉室内,颇为妖异。

最后,那人近乎将血液放至大半,便一头栽进了血液滚滚的大鼎内,似是至死都极为乖巧的傀儡,就这样沦为其内的白骨森森。

姜修生见状漠然低语:

“这天下,是我汉人的天下。”

这位身材高大的老人倏地须发皆张,神情间的郁气骤然转为盛怒,他宛若狮虎般吼道:

“非我族类,入我鼎来,以血化生,永登极乐。”

旋即,便是一连串的大笑。

他笑至意兴阑珊处,方才咬牙切齿的自言自语:

“澶渊之盟?”

“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

老人眸中紫意大盛,似是干涉了情绪一般,怒火再度燃起,冷笑道:

“好胆,好胆。”

“那我姜修生,便是杀你辽国三十万人又有如何?”

这个盟约是五年前两国不愿战争,相互妥协的产物。

可这所谓的盟约,不仅使辽国的士兵就此安然脱险,还使宋朝背负了年年支出“岁币”的负担。

辽国人红口白牙,只要硬通货。

不要铜钱铁钱纸币粮食,就要白银和绢。

一年足足二十万两白银,这个数字可谓狮子大张口。

整个宋朝的白银产地,只有桂阳,凤州,建州三地,全部加起来一年的银课收入都不到22万两。

这意味着一个国家全年的银课,都要支付给另一个国家,等于是让自己国度的百姓勤扒苦做,只给辽国打工采矿。

简直可笑至极。

在分明军事实力有与之一搏之力甚至占据优势的前提下,却依旧答应了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可见大宋的未来和前景已经不容乐观。

至于大宋发展至此的核心起因。

那赵匡胤本就是依靠谋逆起了兵变窃到了皇位,所以他很清楚拥兵自重的将军具备着何等威胁,进而选择改变了军事制度,确保了赵氏一脉的统治地位。

但代价却是如今的大宋兵不识将,将不识兵。